昭通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多个名称,具体如下:
一、古代名称
朱提 西汉建元六年(前135年)设立朱提县,昭通在此时首次纳入中央政权管辖,至唐天宝年间(742-755年)仍以朱提为名。
乌蒙
元代置乌蒙路,明代改为乌蒙府,清代雍正九年(1731年)因“昭明”寓意改称昭通府。
昭通府
清雍正九年正式定名为昭通府,直至民国时期(1913年废止)长期使用。
二、其他相关名称
梁州、犍为郡: 唐代曾设梁州、犍为郡,涵盖今昭通部分地区。 曲州、通州
三、历史称谓的演变背景
昭通名称的变迁与行政区划调整密切相关:
改土归流影响:清朝雍正年间推行改土归流,为彰显功绩,将“乌蒙府”更名为“昭通府”,并沿用至民国。
民族文化因素:部分名称如“朱提”源于古代部落名,“乌蒙”则与当地彝族文化相关。
四、现代名称与古称的关联
现代昭通市辖区包括原朱提县、乌蒙府、昭通府等历史名称的延续,同时保留了“昭通”这一核心称谓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