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调作为音乐调式的一种,其名称和分类因文化和音乐风格的不同而有所差异。以下是常见的分类及代表性名称:
一、按调式结构分类
自然小调 以C大调为基础,音阶为: a b c d e f g a
(上行)和 a b c d e f g a(下行)。
和声小调
以A小调为基础,将第七级音(B♭)升高半音,音阶为: A♯b♭ B♭ C♯b♭ D♯b♭ E♯b♭ F♯b G♯。
旋律小调
以A小调为基础,将第六级、第七级音上行时升高半音,下行时还原,音阶为: A B♭ C♭ D♭ E♯b♭ F♯b G♭。
二、按地域或文化分类
中国民间小调
包括《山坡羊》《寄生草》《茉莉花》等经典曲目,多与戏曲、说唱结合,如《剪靛花》调。
西北二胡小调
例如《渔光曲》《梅花三弄》,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情感表达。
拉拉手谣
东北地区传统音乐形式,通过拍击身体发出声音,节奏感强。
三、其他特殊类型
蓝调小调: 以A小调为基础降七度(A♯bb♭),常见于蓝调音乐。 俄罗斯小调
四、常见小调音阶示例
| 调式类型 | 以C大调为例的音阶 | 特点 |
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|
| 自然小调 | a b c d e f g a| 下行大二度隔开 |
| 和声小调 | a b c d e f g a | 第六级与第七级增二度 |
| 旋律小调 | a b c d e f g a| 下行还原第六、第七级 |
总结
小调的名称和分类需结合调式结构、地域文化及音乐风格综合理解。常见的小调不仅包括上述类型,还有许多民族特色曲目,如《茉莉花》《二泉映月》等经典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