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虎作为“百兽之王”,其名称和分类在生物学和传统文化中均有详细记载。以下是综合整理后的信息:
一、生物学分类中的老虎亚种
根据现有资料,老虎被科学界确认为 9个亚种,具体如下:
西伯利亚虎(东北虎)
体型最大,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及中国东北,毛色淡黄,冬季呈乳黄色。
孟加拉虎
世界第二大虎种,分布最广(如动物园),毛色棕黄,条纹清晰。
印支虎
腹部白色,头部条纹密集,耳背有黑色斑点,主要分布于东南亚。
苏门答腊虎
体型最小,面部颊毛和胡须长,全身鹅黄色,条纹紧密。
华南虎
中国特有亚种,毛色浓艳桔黄,斑纹宽黑,尾长较短。
巴厘虎
仅存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,条纹最多(超100条),1937年灭绝。
马来虎(婆罗洲虎)
分布于马来西亚婆罗洲,毛色灰褐色,条纹较淡。
爪哇虎
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,已灭绝。
里海虎
适应荒漠环境,体型居中,毛色浅黄。
二、老虎的别称
老虎在中文文化中有多个雅称,常见于文学和艺术作品中:
山尊/大虫
源自《水浒传》武松打虎的典故,现泛指老虎。
兽君/山君
《说文》及《骈雅》等古籍记载,象征山林之王。
白额侯/白额虎
指额部有白色斑纹的老虎,力量强大。
其他雅称
包括“文虎”“寅客”“沙虫妈”等,多见于诗词和民间传说。
三、老虎的生态与保护
老虎是亚洲特有物种,主要分布于东北亚和东南亚的森林地带。由于栖息地破坏和盗猎,部分亚种(如华南虎、巴厘虎)面临灭绝风险。国际组织正在努力通过栖息地保护和反盗猎行动恢复其种群数量。
以上信息综合了生物学分类、文化别称及保护现状,涵盖老虎的主要名称和特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