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“自性”的不同称谓,可以从宗教、哲学和心理学三个维度进行解释:
一、宗教与哲学中的自性名称
如来 佛教中常将自性称为“如来”,象征圆满无缺的法性。
法身
表示超越世俗的本体,如《大乘入楞伽经》提到的“性自性”即指法身。
如来藏
佛教密宗核心概念,指包含万法实体的根本智慧。
金刚
代表坚固不坏的本性,如《金刚经》强调“金刚萨埵”即自性。
般若
指破除烦恼的智慧,与自性不可分割。
二、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
荣格分析心理学将“自性”对应为“自我”(Self),是人格结构中的核心原型,象征整合与统合能力。
三、其他相关概念
佛性: 特指众生与佛的同一性,具有“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”的特性。 成自性
总结
“自性”的名称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变化,既包含宗教修行中的超越性概念,也涉及心理学中的自我认知。佛教通过多种名称强调破除执着、体悟实相,而心理学则从人格结构角度进行阐释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