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纸作为中国传统书画用纸,其名称主要来源于加工方法、原料配比及功能特性。综合多个权威资料,宣纸的常见名称及分类如下:
一、按加工方法分类
生宣 未经过加工的原生宣纸,吸水性强,适合泼墨、积墨等技法,能呈现丰富的墨韵变化,是写意画的首选。
熟宣
在生宣基础上加胶矾加工,纸质较硬,吸水能力减弱,适合工笔画和精细书写,但久藏易脆裂。
半熟宣
介于生宣和熟宣之间,吸水性能适中,兼具写意与工笔的适用性,常见品种有煮椎宣、玉版宣等。
二、按原料配比分类
净皮宣纸
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,檀皮含量达60%以上,纸质坚韧且润墨性好,是高端书画用纸。
棉料宣纸
檀皮含量40%左右,以稻草为辅助原料,纸质柔软且润色性强,但硬笔书法需谨慎使用。
特净宣纸
檀皮含量80%以上,综合净皮和棉料优点,耐久性强且适用性广,曾获国家金奖。
三、其他分类方式
规格尺寸: 4尺、6尺、8尺、丈二、丈四、丈八等。 花色品种
洒金/洒银宣:表面洒金或银箔,适合装饰性绘画;
云母笺/冰雪笺:熟宣撒有云母,质地更厚且光泽度更高;
冷金/酒金:表面涂金工艺,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。
四、历史别称
宣纸曾被称为“贡笺”“白笺”“五色粉笺”等,主要因早期作为贡品进贡而得名。
综上,宣纸的名称体系较为复杂,既包含工艺区分,也涉及原料和功能差异。选择时可根据具体需求(写意/工笔)及预算进行挑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