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古代奏章的名称,综合各朝制度与文献记载,主要分为以下几类:
一、按功能划分
疏 分条陈述意见或建议的文书,如贾谊的《论积贮疏》。
表
陈述意见或事情的文书,如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。
议
执持政见或讨论国事的文书,如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中平原君的“毛遂自荐”即以议为主。
策
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的策略或建议,如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中萧何的“鸿门宴”策略。
二、按使用场景划分
奏
最常见的统称,包含上书、上疏、奏书等类型,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中李斯的《谏逐客书》。
启
启奏或建议的文书,如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中萧何的“启”。
弹事
弹劾或纠察过失的文书,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中屈原的《离骚》包含弹劾内容。
牋
下达命令或指示的文书,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中秦始皇发布的诏书。
奏记
记录事件或报告工作的文书,如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中平原君的奏记。
三、其他特殊类型
露布: 紧急奏报,如战事报告。 黄事
题牵和春:特定历史时期的奏章类型,需结合具体文献分析。
四、历史演变
奏章名称和功能在不同朝代有所调整。例如:
秦朝:以“奏”为主,未明确区分“章”“表”。
汉代:形成“章、奏、表、议”四分体系。
清朝:奏折成为重要文书类型,始于顺治年间。
以上分类综合了《史记》《汉书》等经典文献及后世学者的研究,涵盖主要奏章类型及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