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夏天的其他名字,可以从文学别称、时间划分和季节特征三个维度进行归纳:
一、文学别称
三夏 指夏季三个月(孟夏、仲夏、季夏),因《子夜四时歌·夏歌》中“情知三夏热”得名。
九夏
以夏季90天计算,每旬一夏,唐代陶渊明《荣木》首载此称。
朱明
因夏季“气赤而光明”,李白、杜甫等诗人常用此称。
长夏
特指农历六月,白昼最长,杜甫《忸村》诗中有“长夏江村事事幽”之句。
炎节
南北朝梁元帝称夏季为“昊天”“炎风”,故得名。
二、时间划分相关
孟夏: 农历四月,新麦成熟的季节。 仲夏
季夏:农历六月,夏季末尾阶段。
三、季节特征类
凉夏:
强调清凉感,如“凉夏微风”“与神明赏日落”。
初夏:
夏季开端,如“初夏夜赋”“新夏林塘暖自凉”。
盛夏:
夏季高潮,常与“骄阳”“繁花”等意象结合。
四、诗意表达
夏雨潇潇”“夏日梦幻”“花开夏季”:通过自然意象营造夏日氛围。
晨与橙与城”“风吟夏韵”:融合时间与感官体验。
这些别称或源于自然现象,或体现人文情感,共同构成夏季丰富的文化内涵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