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的胸甲种类繁多,不同历史时期的命名和特点各具特色。以下是主要类型及名称的梳理:
一、唐代代表性胸甲
明光铠 以胸前左右各一圆形金属护片为特征,形似镜子,可反射阳光,故得名“明光铠”。此铠甲在南北朝后期逐渐普及,至唐代成为《唐六典》记载的十三种铠甲之首。
锁子甲
采用铁链或铁环套扣结构,兼具轻便性与防护性,是唐代及以后常见的一种胸甲类型。
乌縋甲
胸甲表面装饰黑色交叉线条(乌字),兼具装饰性与防护功能,是唐代贵族常穿的铠甲。
皮甲
以皮革为主要材料,轻便灵活,适合骑兵或特殊作战需求。
二、其他历史时期的胸甲
汉代
- 琐子甲: 肩甲与护臂结合的轻型防护装备; - 两当铠
三国时期 明光铠已出现,但制作成本高,普及程度有限。
隋唐之前
- 玄甲: 西汉时期出现的铁制铠甲,是早期铁甲的代表; - 两裆垲
三、其他名称与特点
文山甲:表面装饰仿山纹路的铠甲,兼具装饰与防护功能;
白布甲:以白色布料为主,可能作为便装或低级防护装备;
皂绢甲:使用皂色布料,兼具实用性与身份标识作用。
四、总结
中国古代胸甲的命名多与材质、结构或功能相关。例如“明光铠”因胸前圆护形似镜子得名,“锁子甲”因环扣结构得名。不同名称反映了各代军事技术与社会文化的特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