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巨蝮(Crotalus colubris)
分布:亚马逊河盆地北至哥斯达黎加的森林和灌丛地。
特点:可长达3米,是南美最大的毒蛇,占据奈吉尔·马文哥斯达黎加十大致命毒蛇榜首。
二、尖吻蝮(Deinagkistrodon)
分布:亚洲地区(如中国台湾、华南),又称百步蛇、五步蛇等。
特点:无亚种分化,幼蛇即具毒性,神经毒素型毒蛇,致死率高。
三、圆斑蝰(Trimeresurus buxtoni)
分布:泰国,又称百步金钱豹、卢氏蝰蛇。
特点:剧毒血液类毒蛇,可引发凝血功能障碍、溶血等严重症状,病死率较高。
四、水蝮(Agastis marmoratus)
分布:美国东南部沼泽、湖泊等水域。
特点:北美洲十大毒蛇之一,食蛇性,可捕食响尾蛇、水蛇甚至幼鳄。
五、短尾蝮(Agastis coracoideus)
分布: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。
特点:因善攀爬且尾部细短得名,常栖息于坟地草丛。
六、其他常见别称
高原蝮:分布于中国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,又称竹叶青。
铜头蛇:北美分布,又称北美铜头蛇、高原食鱼蛇。
尼罗河蝮:非洲尼罗河流域特有,属大型毒蛇。
总结
不同地区因生态环境差异形成了多样的蝮蛇种类,其别称多与分布、形态特征或毒性相关。上述名称覆盖了全球主要蝮蛇分布区域,但实际种类可能因分类学调整而更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