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机产品命名规则通常由国家航空工业集团制定,涵盖军用和民用两大类,其命名方式具有明确的分类逻辑和品牌特色。以下是具体说明:
一、军用飞机命名规则
系列化命名体系 中国军用飞机采用“类别+代号”的命名方式,例如:
- 龙系列:
陆基战斗机(如歼-20“威龙”);
- 鲨系列:舰载战斗机(如歼-15“飞鲨”);
- 神系列:轰炸机(如轰-6K“战神”);
- 鹏系列:军用运输机(如运-20“鲲鹏”);
- 千里眼系列:预警/侦查类飞机(如空警-500“千里眼-500”);
- 海雕系列:反潜巡逻机(如运-8“海雕-8”);
- 霹雳火系列:武装型直升机(如直-10“霹雳火-10”);
- 神雕系列:战术通用直升机(如直-20“神雕-20”)。
型号与代号组合 型号部分通常包含飞机类别代号(如“东风”“飞龙”等)和设计序号(如“101”“201”),例如“东风101”代表中国首种歼击机原型。出口型号可能附加英文字母标识。
二、民用飞机命名规则
主题化系列命名
民用飞机以“主题+型号”方式命名,例如:
- 吉祥鸟系列: 通用直升机(如AC-313“吉祥鸟-313”); - 鲲龙系列
- 领翔系列:高端型通用飞机(如C919);
- 领雁系列:普通型通用飞机;
- 祥云系列:飞艇和系留气球类。
新舟系列 传统民用运输机仍沿用“新舟”系列命名(如C-135“新舟-135”)。
三、其他命名特点
历史演变:
早期军用飞机采用“型号+代号”(如“56”式歼击机),现逐步转向“类别+代号”体系;
出口型号调整:部分出口型号会调整命名以符合目标市场习惯,例如歼-16出口型号曾改为“狼牙山”。
四、总结
中国飞机命名规则体现了“分类明确、主题鲜明、文化特色”的特点,既保证了型号识别的准确性,又彰显了国产飞机的研发背景与技术实力。未来随着新型飞机的研发,命名体系将不断优化完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