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党校楼宇道路命名,需结合党的教育理念、学校文化特色及功能定位进行规划。以下是具体建议:
一、命名原则
政治性:
体现党的性质和使命,如"德馨楼"强调品德培养,"明志楼"突出理想追求;
文化性:
蕴含深厚文化底蕴,如"圣陶楼"呼应教育功能,"清源楼"象征纯洁性;
时代性:
反映新时代党员精神风貌,如"尚正大道"彰显法治精神;
系列性:
保持名称风格统一,如教学楼系列采用"明法苑"等呼应性命名。
二、功能分区命名示例
教学区 - 综合教学楼:明法苑(与"明德楼"呼应)
- 学术交流楼:博学楼(寓意知识广博)
- 实践教学楼:行知楼(体现知行合一)
行政与服务区
- 行政楼:致远楼(象征远大志向)
- 服务中心:德馨楼(强调道德品质)
生活区
- 学生宿舍区:尚正大道(与主干道命名统一)
- 餐饮区:弘毅馆(体现拼搏精神)
景观与道路
- 绿化环道:崇法环路(按方位划分)
- 主干道:尚正大道(彰显学校形象)
三、注意事项
避免直白表述:
如"教学楼"过于普通,可改为"明法苑"等更具内涵的名称;
文化适配性:
优先选用传统文化元素,如"圣陶楼"比"现代楼"更契合党校定位;
统一规范:
全校区名称需保持2-6个汉字的简洁性,避免生僻字。
建议优先采用"楼苑+功能"的命名方式,既体现文化内涵又突出功能属性,例如"明法苑"(法学教学楼)、"博学楼"(综合教学楼)等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