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释天的名字来源于梵文音译和汉语化过程,具体如下:
梵文原名
帝释天的梵文全名为 Śakro devānām indraḥ,由两部分组成:
Śakro(沙克罗)意为“天”或“空间”;
devānām(天主)表示“天界主宰”;
indraḥ(因陀罗)意为“王者、征服者”。
汉语译名
汉译时为“帝释天”,这是将梵语语序调整为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结果:
“Śakro”音译为“帝”(象征至高无上的天);
“devānām”音译为“释”(与佛教音译传统一致);
“indraḥ”音译为“天帝”。
名称含义
综合来看,“帝释天”意为“能天帝”或“释天帝”,即“能够为天界诸神主宰者”,与梵文原意完全一致。
文化背景
帝释天原为印度教婆罗门神祇因陀罗,因修行福德化身忉利天(天界主宰),后随佛教传入中国,成为释迦牟尼的护法神,并在佛教体系中被赋予“二十诸天”第二位天主的地位。
综上,帝释天的名字是梵文宗教术语的汉语音译结果,既保留了原神祇的宗教内涵,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