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宵节的名称由“元”“宵”两个字组成,其含义和演变如下:
字义解析 元
:指农历正月,因正月为农历元月而得名。
宵:指夜晚,正月十五作为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,故称“元宵节”。
名称演变 早期称呼:
汉代称正月十五为“上元日”,因道教“三元说”中正月十五为天官赐福之节。
别称
元夕(唐代)
元夜(宋代)
小正月(宋代)
灯节(唐代及宋代,因赏灯习俗得名)
正式定名:汉文帝时期将正月十五正式定名为“元宵节”。
文化内涵
元宵节与道教“三元说”紧密相关,天官大帝于正月十五赐福,故称“上元节”。此外,元宵节还包含观灯、猜灯谜、吃元宵等民俗活动,象征团圆与光明。
综上,元宵节的名称既体现了农历时间节点,又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