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山的名字来源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,具体以历史记载和地理特征为准:
一、以玉峰山得名
自然地理特征 昆山市区内的玉峰山(又名玲珑石、巧石)是昆山名称的主要来源。南朝时期,玉峰山因质地细腻、造型灵动,被称作“玲珑石”,与昆仑山玉石并称“昆岗玉”。当时文人雅士受《千字文》中“玉出昆岗”的启发,将本地山石与昆仑山关联,故称“昆山”以彰显其玉石资源的珍贵。
历史演变
元末明初,顾阿瑛等文人雅集时,曾以“玉山”为名举办雅集,进一步推动了“昆山”名称的普及。至清代,昆山县治从华亭迁至马鞍山南,但“昆山”作为地名已深入人心。
二、以华亭县得名
行政区划演变
昆山最早名为“娄县”,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属吴地二十一县之一。南朝梁天宝十年(751年)划分出昆山县,因境内有昆山山脉而得名。此后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,至清代设华亭县,昆山成为华亭县的一部分,名称延续使用。
地理范围差异
华亭县时期的昆山地域广阔,包含今上海松江、太仓等地。明中叶后,县治迁至马鞍山,昆山逐渐成为华亭县的核心区域,但名称未随行政区划调整而改变。
总结
昆山的名字来源存在自然地理与行政区划双重因素:
自然因素: 以玉峰山的玉石资源命名,体现地方特色与文化底蕴; 行政因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