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朝钱币种类繁多,既有官方铸造的通宝、元宝系列,也有少数民族文字的钱币,以及特殊历史时期的货币。以下是主要钱币的整理:
一、官方铸造货币
大朝通宝 - 蒙古汗国时期(1206-1271年)铸造,分铜质和银质,是正式通货。
中统元宝
- 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(1260-1264年)铸造,青铜质,分楷书(对读)和篆书(旋读)两种,面值小平,极为罕见。
至元通宝
- 元世祖至元年间(1271-1368年)铸造,汉文楷书与蒙文纪年并存,是元代通用货币。
元贞通宝
- 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年间(1295-1297年)铸造,含汉文楷书和蒙文折三两种版式,面值小平和折三,价值较高。
大德通宝
- 元成宗大德年间(1297-1307年)铸造,汉文楷书与蒙文折二、折三并存,折三大钱为名誉品,品相好的可达五位数。
至大通宝
- 元武宗海山至大三年(1310-1311年)铸造,青铜质,面值小平、折二、折三,折二罕见且价值高。
元元通宝
- 元武宗海山至大二年(1309年)铸造,汉文与波斯文(巴斯巴文)并存,折十常见,价值数百元。
大元通宝
- 元武宗至大二年铸造,汉文与八思巴文并存,折十常见,流通范围广。
大元国宝
- 元武宗至大年间铸造,背龙纹等吉祥图案,非流通货币,属罕见珍品。
皇庆元宝/延祐元宝
- 元仁宗至祥元年间铸造,面值小平,存世较少。
二、少数民族文字钱币
八思巴文钱币
- 元代官方铸造,正面汉文纪年,背面蒙文(如寅、卯、辰等),体现多民族融合。
西夏文/察合台文钱币
- 如至元通宝背文包含西夏文和察合台文,显示元朝疆域辽阔。
三、特殊货币
折二/折三钱币
- 折二(半值)、折三(三分值)为通行货币,但因含铜量低,实际价值低于面值。
权钞钱
- 至正年间江西吉安地区发行的纸币,以金属“权”为名称,反映当时纸币流通的影响。
四、其他钱币
大朝金合: 蒙古国时期铸币,价值20000元以上。 至治通宝/至治元宝
泰定通宝/至顺通宝:元朝后期货币,反映社会经济变化。
五、钱币价值参考
普通流通币:如元贞通宝(折三)、大德通宝(折三),品相好的可达五位数。
稀有珍品:如元武宗至大通宝(小平)、大元国宝(背龙纹),价值数十万元。
历史意义钱币:如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