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田益虫是指对农业有益的昆虫,主要通过捕食害虫、传播花粉或授粉等方式促进农作物生长。以下是常见的农田益虫及其特点:
一、捕食性天敌
蜻蜓 以蚊子、苍蝇、飞蝗等害虫为食,部分种类还能捕食蝴蝶、甲虫等,被称为“绿色卫士”。
螳螂
捕食蚊子、飞蝗、蝗虫等60多种害虫,尤其以棉蚜、红铃虫等农业害虫为主,是蝗虫的天敌。
瓢虫
主要捕食蚜虫、介壳虫、粉虱等,被称为“活农药”。不同种类如七星瓢虫(花大姐)、小毛瓢虫等分布广泛。
草蛉
捕食粉虱、红蜘蛛、蚜虫及害虫卵,释放刺激性气味可驱赶害虫,常被误杀为“臭绿蚊子”。
蜘蛛
陆地最丰富的捕食性天敌,捕食蚊虫、甲虫等,维持生态平衡。
二、其他益虫
蜜蜂
传粉授粉,生产蜂蜜,对农业和生态平衡重要。
青蛙
捕食害虫如蚊子、蝗虫,是农田生态系统的天然控制者。
蜻蜓幼虫(蜻蜓若虫)
水生捕食蚊子幼虫,改善水质。
三、特殊益虫
食蚜蝇: 捕食蚜虫,减少农药使用。 寄生蜂
蜥蜴:捕食害虫,部分种类可控制害虫爆发。
四、农业害虫的天敌补充
食虫蓟马:捕食蓟马等害虫,减少农药依赖。
虎甲、步甲:捕食农业害虫,兼具捕食性和防御功能。
注意:部分瓢虫种类(如二十八星瓢虫)可能危害蔬菜,需通过观察形态特征(鞘翅斑点数量)进行区分。保护益虫可通过种植蜜源植物、减少农药使用等方式实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