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甸历史名称演变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,综合历史文献和地方志记载如下:
一、古代名称
朱提 西汉武帝建元六年(前135年)置朱提县,属犍为郡,因境内朱提山产银得名。此后历经东汉、三国、晋、南北朝、隋、唐等朝代,名称基本沿用至唐天宝十三年(754年)。
小乌蒙
唐武德八年(618年)复置朱提郡后,因属乌蒙(昭通)故称小乌蒙。宋、元、明、清各代均沿用此称,直至清雍正九年(1731年)改土归流后设鲁甸厅。
二、近现代名称
鲁甸县
民国二年(1913年)废除古寨巡检司设县,1958年并入昭通县,1962年恢复建制,成为独立县级行政单位。
三、名称变迁原因
朱提: 源于朱提山(产银)和古南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地位。 小乌蒙
改土归流:清雍正九年(1731年)实行改土归流后,为彰显功绩,鄂尔泰奏请改称“鲁甸厅”,后改为“鲁甸县”。
四、其他相关名称
阿竽路部:唐天宝十三年南诏时期对乌蒙地区的称呼。
龙头山镇:宋大理时期设立,管辖原龙头山乡和翠屏乡区域。
综上,鲁甸历史名称从“朱提”到“小乌蒙”,再到“鲁甸县”,反映了其作为古南丝绸之路节点的地理与政治变迁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