仔仔文案网—你身边的文案专家

仔仔文案网—你身边的文案专家

哪些品牌改过名字

59

巴依尔 改名为 宝马 (BMW):

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音译为“巴依尔”,名称拗口且缺乏品牌联想。1992年改为“宝马”,既保留音译(Bavarian Motor Works的缩写),又融入中文文化中“宝马良驹”的尊贵意象,契合豪华车定位,销量迅速增长,成为与奔驰齐名的豪华品牌。

蝌蝌啃蜡改名为 可口可乐 (Coca-Cola):

1927年进入中国时直译为“蝌蝌啃蜡”,因名称怪异且口感争议,销量惨淡。后悬赏征集译名,最终采用“可口可乐”,既保留音译,又传递“美味与快乐”的双重含义,从而迅速打开中国市场,成为中国饮料市场的标志性品牌。

金狮改名为 金利来:

原名“金狮”,在粤语中谐音“尽输”,消费者认为不吉利。结合音译与意译,改为“金利来”(Gold Lion),寓意财富与好运。领带销量大增,逐渐发展成为高端男装品牌代表。

滴滴打车改名为 滴滴出行:

刚开始叫“滴滴打车”,当业务从单一打车扩展到多模式出行后,原名无法涵盖新业务。

贵人鸟改名为 金鹤农业:

2024年12月,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金鹤农业股份有限公司,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。

沃尔沃改名为 沃尔沃:

之前的名字是“富豪”,因名字张扬,购买者较少。后改名为“沃尔沃”,这个名字低调富有内涵,吸引了众多消费者,销量和名气大增。

捷豹改名为 捷豹:

之前的名字是“美洲豹”,因商标问题改为“捷豹”。

Google改名为 Google:

最初的名字是“googol”,由创始人拉里·佩奇和谢尔盖·布林选择,因为Google表达了他们在网络上组织无限量信息的目的。

Nike改名为 Nike:

曾用名“Blue Ribbon Sports”,1971年正式成为耐克公司,名字来自希腊胜利女神。

Pepsi改名为 百事:

曾用名“Brad’s Drink”,1898年改为百事可乐,最后于1961年改为百事。

Sony改名为 索尼:

曾用名“Tokyo Tsushin Kogyo”,1958年正式更名为索尼,结合了拉丁语“sonus”(意为声音和音乐)和美国俚语“sonny”。

Subway改名为 赛百味:

曾用名“Pete’s Super Submarines”,1968年更名为赛百味。

Playboy改名为 花花公子:

这个名字与其“驾驶者之车”的口号极不相符,但依然使用。

魏牌改名为 魏牌:

最初命名为“WEY”,后改为“魏派”,最后又改为“魏牌”。

理想改名为 理想:

最初的名字是“车和家”,后改为“理想智造”,最后正式更名“理想”。

赛力斯改名为 赛力斯:

为了提升品牌形象,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赛力斯。

飞凡汽车改名为 飞凡汽车:

R品牌正式更名飞凡汽车,品牌实现独立运营且自负盈亏。

凌志改名为 雷克萨斯:

丰田旗下豪华品牌“凌志”在中国已建立高认知,2004年突然改为音译名“雷克萨斯”。

霸道改名为 普拉多:

因“霸道”在中国引起民族情绪,丰田只好把“霸道”改成音译名“普拉多”。

这些改名案例中,有的成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地位,如宝马、可口可乐和Google;有的则因改名不当导致市场接受度下降,如凌志改为雷克萨斯。这些案例为其他品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