绥阳的历史名称演变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:
一、隋唐时期
明阳郡(611年-621年) 隋朝大业七年(611年)置绥阳县,属明阳郡,因北有绥阳山得名。
夷州(621年-642年)
唐高祖武德四年(621年)改明阳郡为夷州,绥阳为辖区之一。
播州(642年-738年)
贞观十四年(642年)原恭水县改为罗蒙县(即遵义县),绥阳成为州治。
二、宋元时期
播州乐源郡(965年-1277年)
宋朝时属播州乐源郡,辖境包括今绥阳县。
播州安抚司(1277年-1382年)
元朝属播州安抚司,但无县名。
三、明清时期
遵义军民府时期(1601年-1687年)
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复置绥阳县,属遵义军民府,后改为遵义分。
遵义府时期(1687年-1913年)
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遵义军民府改名遵义府,绥阳仍为辖区。
遵义市时期(1949年至今)
1949年属遵义专区,1997年撤地设市,现属遵义市。
四、其他历史名称
都牢县: 唐高祖武德四年(621年)置义州时设,后改为都牢。 承州
总结
绥阳的名称历经多次更迭,从隋唐时期的明阳郡、夷州,到宋元时期的播州乐源郡,再到明清时期的遵义军民府和遵义市,反映了其行政归属的演变。其名称多与地理特征(如绥阳山)或行政中心(如遵义)相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