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典家具中,中古时期(唐代至清代)的代表性椅子名称及特点如下:
一、交椅
起源与特点 交椅因腿呈交叉状得名,最早见于唐代,宋代流行,可折叠且带有金属饰件。明代以圆后背为主流形式,代表权力与身份象征。
文化象征
常与“第一把交椅”等俗语关联,多设于朝堂或重要社交场合,显示主人的尊贵地位。
二、圈椅
造型特征
以圆背连扶手的造型为特点,体现“天圆地方”的哲学思想。明式圈椅达到艺术巅峰,成为经典家具代表。
文化内涵
常陈设在正屋八仙桌两侧,象征和谐与闲适,体现中国传统审美。
三、太师椅
官职命名
唯一以官职命名的椅子,最早见于宋代,明清时期广泛使用。造型宽大,靠背与扶手连成围屏,象征尊贵身份。
历史演变
明代官帽椅(四出头)和南官帽椅(圆润收分)是典型代表,前者体现端庄大气,后者展现江南婉约风格。
四、其他代表性椅子
官帽椅
北官帽椅(四出头):搭脑和扶手皆出头,造型挺拔;南官帽椅:线条圆润,体现江南文雅。
灯挂椅
源自五代,明代普及,造型简洁清秀,形似南方灯盏,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。
禅椅
与宗教文化相关,造型简约,注重自然与和谐,常用于禅修场所。
皇宫椅
清代宫廷专用,以雕龙画凤为装饰,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。
五、其他分类方式
功能与材质: 如藤椅、竹椅等,但非中古代表性名称。 地域特色
以上名称均源于历史文献记载或实物特征,共同构成中国古典家具的瑰宝。